top of page

新股轉註冊制 有利高新科企(2023年2月25日)


中國A股註冊制的推行,有人說是資本市場的春天,也有人說是散戶寒冬的開始。2023年2月1日,中國證監會宣布股票發行註冊制將正式在全市場推開。事實上,註冊制和中國之前實行的核準制,都是採用相同的一套公司上市標準化制度。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,在核準制下,企業想要上市,需要通過證監會的一系列條件篩選,除了正常材料的申報,還要考慮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,而且企業上市還要排隊,動輒要等上二三年,等待期間企業業績不能走下坡,否則需要重新排隊。證監會希望通過這種嚴苛的條件,把最好的企業找出來,讓其上市融資做大做強的同時,讓市場分享到好公司的發展紅利。


在註冊制下,監管部門只負責審核發行人提交的資料是否全面準確,披露是否足夠,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發行股票上市,就像現在公司註冊一樣,只要符合條件,每個人都可以註冊成立公司。至於公司能不能持續盈利,能不能活下去,那就交給市場和投資者去判斷,用錢來投票。由此可見,註冊制與核準制最本質的區別在於降低了公司上市的門檻,更加市場化。


港股美股都是採用註冊制


目前,港股、美股等成熟的資本市場,都是採用註冊制。因此,我們可以說註冊制就是新股發行的國際標準,採取註冊制就是跟國際接軌。其實,註冊制在中國並非甚麼新鮮的事情,市場對其特徵已經有一定的認識。中國早在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後,中國註冊制改革拉開序幕。2019年6月13日,科創板正式開板,標誌着註冊制在中國資本市場正式落地。近4年以來,中國以「試點先行」,「先增量、後存量」的改革思路,繼在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後,2020年在創業板和2021年在北京證券交易所試點註冊制,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。2023年2月1日,中國證監會表示,經過四年的試點,市場結構和生態顯著優化,具備了向全市場推廣的條件,宣布在全市場推開。


十年磨一劍!中國為何一直努力要實行註冊制呢?簡單來說,就是原有的核準制不利於中國經濟的轉型。近年來,中國一直在大力發展高新科技和高端製造業,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。要想實現這一目標,進行技術創新,發展實體經濟固然重要,提升資本市場的參與度同樣重要,因為實體經濟缺乏資本市場的支持,只會事倍功半。企業發展需要資金,融資需要抵押品為擔保。


然而,高新科技和高端製造業最重要的資產是技術(知識產權)和人才,但這兩樣東西不像土地、房產等資產,無法成為合格的抵押品,找銀行貸款非常困難,就算幸運也找到貸款,也要承擔高昂的利息支出,這也就是市場說的融資難、融資貴的根本所在。因此,這些企業想要拿到錢,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其在資本市場上市直接發行股票融資。


券商股科技股受益注冊制


在核準制下,很多高新科技企業很難滿足上市的條件,例如1)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,且累計淨利潤超過3000萬元(人民幣,下同);2)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,或營業收入累計超過3億元;3)最近一年期末無形資產占淨資本比不超過20%;4)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。技術創新是一項長周期、高投入、高風險的事情。發展初期,別說賺錢,能不賠錢就已經不錯了。顯然,核準制不利於高新科技企業的發展,而註冊制就是要改變這一局面,準入門檻打開,為技術創新提供重要的支撑,從而助力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。


主板註冊制取消了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、無形資產佔淨資產的比例限制等要求,綜合考慮預計市值、淨利潤、收入、現金流等因素,設置了「持續盈利」、「預計市值+收入+現金流」、「預計市值+收入」等上市指標,進一步提升市場包容性。


隨着上市硬性指標的打開,上市透明度、可控性、速度等的大幅提升,上市成本將會大幅降低,吸引更多公司進行股權融資。因此,我們可以預期A股將迎來新一波公司上市熱潮,券商股、科技股、央企國企改革題材股等將直接受益。毫無疑問,註冊制的推行是資本市場的春天。至於這是否同時意味着散戶的冬天,下周再談。

bottom of page